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在本届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上,智能化已然成为最大的亮点,一大批搭载了智慧大脑的医疗产品集中亮相:深耕垂直领域的医疗大模型可精准判别病情,手术机器人能准确定位病灶开展微创手术股票配资门户平台社区,中医诊疗也拥有了智慧化的AI诊室,各类创新产品覆盖筛查、诊疗、手术到康复的全流程,彰显了医疗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
在服贸会现场,北京儿童医院带来了一套基层低龄儿童眼健康数智化筛查与分级诊疗系统及设备,包含三款科技成果。其中,一台可手持的眼底照相机形似一把“手枪”,医生只需将镜头对准眼睛,一分钟内即可完成眼底照片的拍摄。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施维表示,拍摄完成的影像数据还会自动上传到云端,运用AI技术自动分析眼部健康状况,帮助筛查眼部疾病。一台智能屈光筛查仪可一秒捕捉眼睛的屈光状态,快速筛查近视、远视、散光,早发现早干预。屈光筛查仪旁边,一个适用于0-6岁儿童的电子智能视力表虽看似不起眼,但电脑屏幕上闪现出不同宽窄的条栅,搭配眼动追踪和自适应调节算法,这种非接触式测视力的方法可让低龄孩子轻松配合视力检查。
北京友谊医院展台上,一个药丸大小的“AI全景重构与自主巡航胶囊诊疗机器人”藏着不少玄机,只需将小小胶囊服下,即可自动检查肠道疾病。这款胶囊机器人有着四项技术创新,分别是闭环磁控全自动覆盖扫描胶囊系统技术、大图集点云三维全景重构技术、全景物理还原与定点定位技术以及全景重构影像精准诊断应用技术。
北京友谊医院科技处副处长杜风表示,凭借多模态图像融合与深度学习算法,该机器人实现了消化道1:1三维全景重建;集成多传感器融合与路径规划算法。此外,通过病灶AI识别、影像自动检索与标注算法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以助力精准高效诊断。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现场诸多包含高科技的手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成为展区的一大亮点,这些设备不仅解放医生双手、提高手术效率,更能让患者“少受罪”。北京积水潭医院带来的一根“植入式磁力驱动肢体重建钉”,技术含量颇高。这根用于肢体重建的“钉子”长约30厘米,与一根筷子粗细相当,内置几十个零部件,可植入髓腔内,配合一个圆筒状的线圈、搭载患者个体数据的控制手柄,即可自动推进肢体延长,帮助肢体矮小的患者“长高”。
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易速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